国际贸易论文的开题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际贸易论文的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际贸易论文的开题报告1一、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以及现状分析
自20xx 年底中国加入WTO 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在其后连续几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贸易顺差保持着更快的增长幅度,直到20xx首次出现贸易逆差。服务贸易方面,尽管也在高速增加,但总体保持逆差状态。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般将研究重点放在国际贸易整体研究,极少对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弹性进行分析。
近二十年来,基于Goldstein 和Khan(1985)提出的不完全替代理论的对外贸易研究较多,比如,厉以宁(1991) 以中国1970-1983 年的数据得到进出口汇率弹性不足,分别只为0.6871 和0.0506。朱真丽得到的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分别为2.03和1.72,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分别为0.68和0.21,认为国民收入因素对于贸易收支的影响是显著的。殷德生(20xx)运用单位根和协整检验的方法建立中国的贸易收支方程、进出口需求方程,使用VAR 模型对中国贸易收支进行分解的结果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很小。曹永福(20xx)考虑到了进出口之间的影响,认为价格变动和汇率变动存在着不一致性,从而分别考虑贸易的价格弹性和汇率弹性。许统生、涂远芬(20xx)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及其相关检验估计了中国1994-20xx 年贸易弹性,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需求关于汇率都是缺乏弹性的,且出口需求关于国外收入和世界价格。
但随着金融运输等服务领域的发展,服务贸易额迅猛增加,比如20xx年中国运输贸易出口增长45%,故服务贸易对贸易整体的影响日渐明显,不容忽略。这两年,少数学者涉足服务贸易的弹性研究。如,高翠萍,张坚(20xx) 对我国1997-20xx 年的服务出口进行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服务出口产品需求汇率弹性为负,且绝对值(除通讯服务外)均大于3;而需求收入弹性正负不一,绝对值多数小于1。较低的收入弹性说明我国服务出口产品需求不易受外部经济影响,较高汇率弹性说明短期利用汇率、价格变化来调控服务出口可收到一定效果。但没有学者以对比服务贸易进出口弹性作为研究的主体,所以关于服务贸易总体的逆差和每个领域的情况分析的研究较少。
国外方面,Jaime Marquez(20xx)对1987 to 20xx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与收入和价格做了相关研究。他用了三种手段多种分析方法证明了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收入效应远远高于服务贸易进口的收入效应。从而揭示了服务贸易中这种与货物贸易弹性的相反对称关系的存在以及这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本论文想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弹性进行测量及分析,最后用来解释服务贸易整体和每个细分领域的一些现状及问题。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中国的服务贸易的收入弹性和汇率弹性是否与贸易总额(货物与服务)的趋势一致。进口的服务贸易的收入弹性和汇率弹性与出口服务贸易的收入弹性和汇率弹性之间是否有稳定的大小关系。可否验证出一个结论:因为服务贸易进口的收入效应远远高于服务贸易出口的收入效应,所以中国服务贸易存在逆差。
以及服务贸易中各个类别的行业自身的收入弹性、国内价格弹性、世界价格弹性、汇率弹性,并对每个行业的弹性数据与现实顺逆差等情况结合分析。
以及在近些年金融危机等背景下,服务贸易的弹性是否有明显变化等相关分析。
(二)拟解决关键问题与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利用中国与其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Goldtein & Khan 模型定义净出口需求函数。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VAR模型和相关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回归分析方法从弹性角度研究实际汇率、国内外实际收入等因素变动对服务进出口产品需求变动的影响,得到中国服务贸易净出口的收入弹性、国内价格弹性、世界价格弹性、汇率弹性。
(三)技术路线
收集文献资料→资料整理→比较文献间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不同→选取合适的计量方法及相应的数据来源→整理数据→建立模型→分析结论→撰写论文
(四)方案可行性、创新性
方法与模型上,可以参考国内外学者的计量经济学回归方程与算法。数据来源于IMF和WTO年度贸易报告和相关的历史数据库。创新方面在于,基于近期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贸易弹性的研究较少,加之中国服务贸易存在起步晚发展迅猛的特点,但国内没有学者专门对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弹性做比照分析。
三、预期达到的目标
得出我服务进出口贸易的弹性后,比较得出的各类弹性大小,确定是否可以解释不同类别服务贸易中顺差逆差的存在。分析服务贸易中各个类别的行业自身的收入弹性、国内价格弹性、世界价格弹性、汇率弹性,简要比较服务贸易结构与他国的差别,给出一定的预测分析。研究特定时间段的经济背景(金融危机)下,弹性是否有明显变化。
四、论文工作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期限为5个月左右,20xx年1月开题,20xx年6月结题。
主要分为:
20xx.01——20xx.03 文献资料收集
20xx.03——20xx.04 进行访谈、材料整理
20xx.04——20xx.05 论文初稿与征求意见
20xx.05——20xx.06 论文修改、定稿与准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乔晶.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贸易弹性估计[J]经济与管理,20xx(9)
[2]海闻,沈琪.20xx中国进出口弹性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xx,(1)
[3]曹永福.我国贸易弹性的模型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xx(10)
[4]许统生,涂远芬.中国贸易弹性的估计及其政策启示[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xx,(12)
[5]殷得生.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J] 世界经济研究20xx ,(11)
[6]朱真丽,宁妮.中国贸易收支弹性分析 [J] 世界经济20xx (11)
[7]戴祖祥.我国贸易收支的弹性分析: 1981~ 1996[ J] 经济研究,1997 ,(7)
[8]厉以宁.中国对外经济与国际收支研究[M] 国际文化出版社, 1991
[9]高翠萍,张坚.我国服务出口产品需求弹性分析[J]国际商务20xx,(8)
[10]Jaime Marquez.Estimating elasticities ……此处隐藏6731个字……p>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贸易;挑战
一、低碳经济的意义及发展的可能性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
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通过技术提升、产业转型、能源替换等手段降低石油、天然气等传统高碳能源的消耗,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最早由老牌工业国家英国提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一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点的经济模式正逐渐成为世界热点。
(二)低碳经济下国际贸易的意义
目前人们已充分意识到昔日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经济和生产方式带来的危害,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方式逐渐受到各国青睐,随之而来的便是对领先技术与能源效率的追求。在全球产业与国际贸易的竞争中,除了发展低碳产品的技术差异,政策的争夺也变得炙手可热,在低碳经济的视野下,不仅贸易形态,贸易关系会发生改变,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置和收获也会随技术和政策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因而,如何将低碳经济化为我国的优势也就变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议题。
二、低碳经济带来的挑战
(一)更为激烈的贸易规则话语权争夺
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势,国际贸易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改变。低碳领域的国际标准是评判国际出口商品的标准和尺度,制定有利于自身的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可以维护本国的经济发展、在低碳经济的视野下取得最大化的利益,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而在低碳经济中,贸易规则话语权的争夺也变得更为激烈。
(二)更为严峻的贸易环境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贸易壁垒一直存在以保护自己的国内企业。我国作为对外贸易中的出口大国,由于出口产品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领域,因而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深入,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就拥有了更多的借口抵制中国出口的商品,出台很多相关的贸易措施,这对于我国的外贸事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贸易条件,出口商品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贸易环境。
(三)难以快速调整的能源结构
中国的能源结构以富煤、少气、缺油为特征,电力中,火电占比达77%,可以说,煤炭资源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同时,我国主体产业为第二产业,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落后又加剧了高碳的特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整体科技水平仍然比较落后,这一特点严重制约了低碳经济视野下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使我国难以在短期内转变成与世界贸易格局相符的低碳经济模式。
三、低碳经济带来的机遇
(一)新的市场需求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产业中不同产品将形成不同的市场。低碳产品指的是具有节约能源、节能减排的产品,例如天然竹木产品、太阳能产品等。相对于传统外贸产品,这些产品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也同时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优势,这些市场需求对于我国而言是新的市场机会,有利于我国开发相应产业从中获利。
(二)产业的升级转型
尽管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仍然以粗放式的工业模式为主,但在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深入和低碳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产业也将随着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目前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比重过大的在加工贸易方面,随着粗放型经济不断被集约型经济替代、高碳产品工业被低碳产品工业替代,高新产业所占的比重将会不断提升,低碳经济可以作为市场需求无形中加快我国的产业升级转型。
四、我国贸易发展对策分析
(一)争取规则制定主动权
随着中国经济、军事、政治力量的飞快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在过去几十年中有了大幅提升,已具备了依靠自身实力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实力。目前发达国家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逐渐减弱,很多西方国家企图利用贸易规则弱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对于我国来说,利用自身逐渐强大的综合国力争取到更多规则制定的主动权,在这场无硝烟的博弈之战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快建设低碳机制
目前我国已经积极参与到多个多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和治理中,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在贸易规则的制定中大都企图通过发达的经济和技术优势谋求碳交易、碳金融中的控制权。在发达国家中,已经有很多国家形成了以资源能源定价的体系和控制权,而我国仅仅在少数一线城市建立了碳交易机构,仍然不够完善。在新兴的地坛国际贸易市场中,为稳固我国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应当大力加快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机制建设,形成自身体系优势,从而面对国际形势。
(三)加速低碳技术应用
低碳经济的支撑是低碳技术的应用。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就开始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因而通过洁净技术以及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技术上的优势。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应当大力加强相应技术的研发和学习,有效发挥先进技术的特殊作用,促进清洁生产和能源循环利用,广泛将低碳技术应用于清洁燃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环保型农业等不同领域。
五、未来发展及展望
(一)改变全球贸易格局,地区差距扩大
在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传统的能源类物品交易数额也在发生相应的下降。在整体的国际贸易交易格局中,高能耗、高排放的商品交易份额正在不断下降,而低碳环保的高新产物交易份额正在产生相应的上升。对于具有良好的科学技术基础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获得更多的贸易优势,而以劳动力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更多的贸易壁垒和挑战,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距将被扩大。
(二)改变技术格局,出现低碳环保技术的转让
根据基本的产品循环理论,可以知道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新产品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具有较多资金和技术的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创新生产新产品;而当这一技术日趋完善、消费者接纳程度提高后,厂商将会采用大量生产的方式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因而会逐渐将工厂转移到海外;随着技术不断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模仿学习使得竞争主要以价格为主,劳动力成本成为主要因素,因而该产业将会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尽管很多低碳产品目前仍然处于第一阶段,但可以预判到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加深和相关技术的学习转让,更多的技术将会深入到发展中国家,相关贸易也会产生新的格局。
六、总结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必然的经济发展趋势,对于国际贸易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拥有着相应的机遇,应当积极应对这样的形势变化,通过技术的提升、机制的完善、贸易规则的参与扬长避短,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马群.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中国市场,20xx(21)
[2]何向骏.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解析[J].经营管理者,20xx(21)
[3]李玉婷.国外低碳经济政策研究:进展、争论与评述[J].当代经济管理,20xx(5)
[4]宋雅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模式与政策选择[J].特区经济,20xx(4)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