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时间:2025-04-16 09:38:18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集锦15篇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集锦15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程测量实习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

一、实习目的

教学实习是测量教学的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实践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手段。通过地形图、房产图的测绘,可以强化地形测量、房产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熟练掌握使用各种测量仪器的技能,提高应用地形图、房产图的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的测量问题打下基础。

二、任务和要求

1.测绘图幅为40cm×40cm,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或房产图一张。

2.熟练使用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并能进行检验校正。

3.能独立组织和实施导线测量、普通水准测量,测量成果均符合精度要求。

4.熟练掌握解析法测绘地形图、房产图的方法步骤,学会识读和应用地形图、房产图。

5.了解全站仪的基本构造及使用方法。

三、 仪器工具使用与爱护

1.按时领借、归还仪器工具,并遵守测量实验室领归还制度.

2.每次出发前和收工时均应清点议器和工具;

3.实习中如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报告辅导老师,不准自行拆卸,为保证仪器的'安全,实习应做到:人不离仪器,仪器不离人。

4.钢尺量距时,应在尺中间设专人保护钢尺.严禁卷曲和各种车辆、行人踩压;

5.严禁手执测绘仪器,装箱保存,丢失仪器者,按实验窒规定处理.

6.若仪器、工具有损坏,按实验室规定处理.

实验步骤:

本项实习包括:布设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或界址点测定);进行碎部测量,测绘地形(房地产)特征点,并依比例尺和图式符号进行描绘,最后整饰成地形图。

(1)平面控制测量

在测区实地踏勘,进行布网选点。平坦地区,一般布设闭合导线,丘陵地区通常布设单三角锁、大地四边形、中点多边形等三角网,对于带状地形可布设附合导线或线形锁。经过观测,计算获得平面坐标。

1)踏勘选点

每组在指定测区进行踏勘,了解测区地形条件,根据测区范围及测图要求确定布网方案进行选点。点的密度,应能均匀地覆盖整个测区,便于碎部测量。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的地方,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边长约60~100m左右。如果测区内有已知点,所选图根控制点应包括已知点。点位选定之后,立即打桩,桩顶钉一小钉或用红油漆画一十字作为标志,并编写桩号与组别。

2)水平角观测

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二测回,要求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得大于±40″;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不得大于±60??n,n为导线观测角数。

3)边长测量 用检定过的钢尺往、返丈量导线各边边长,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

殊困难地区限差可放宽为长。

4)连测

为了使控制点的坐标纳入本校或本地区的统—坐标系统,尽量与测区内外已知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测。对于独立测区可用罗盘仪测定控制网一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一点的坐标、高程等作为起算数据。

5)平面坐标计算

首先校核外业观测数据,在观测成果合格的情况下进行闭合差配赋,然后由起算数据推算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计算方法可根据布网形式查阅教材有关章节。计算中角度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值取至厘米。

(2)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

在踏勘的同时布设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点可设在平面控制点上,网内应包 4 1,特30001。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应用光电测距仪测定边1000括原有水准点,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进行观测。布网形式可为附合路线、闭合路线或结点网。图根点的高程,平坦地区采用等外水准测量,丘陵地区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1)水准测量

等外水准测量,用DS3水准仪沿路线设站单程施测,可采用双面尺法或变动仪器高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小于100m,同测站两次高差的差数不大干6mm,路线容许高差闭合差为 ±40Lmm(或±12nmm),式中L为路线长度的公里数,n为测站数。

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详见教材。

2)高程计算

对路线闭合差进行配赋后,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各图根点高程。观测和计算取至毫米,最后成果取至厘米。

3.测绘仪器简介与见习

为了扩大知识面,可根据现有仪器的情况向学生介绍光电测距仪,DJ2经纬仪,电子经纬仪,激光经纬仪,DS1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水准仪,激光铅垂仪,激光平面仪以及全站型速测仪等测绘仪器的构造与使用,并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2

(一)高程放样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实习放样步骤:

1、每个小组在实习区域选择一个点A,作为已知高程点,并赋予高程值(如HA=1m),然后小组每位成员各自在该点附近选择不同的点(至少四个),然后分别设计其高程值;

2、进行高程放样,每个组员将自己设计的点的高程在实地放样出来。如要放养B点,则在A和B点中线附近设站,在A点水准尺(A尺)上读得中丝读数a,通过公式计算得到B点水准尺(B尺)上应读读数b。上下移动B点水准尺,使得B尺读数为b时,B尺最下方对应点即为需要放样的高程为设计值HB的B点。以同样的方法放样其余各点。

(二)全站仪平面坐标放样

1主要包括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

1、直角坐标法放样(多用于建筑物轴线的放样)

现场有控制基线,且待测设的轴线与基线平行。

(1)计算测设数据

(2)实地测设点位

1)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放样a,b;

2)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右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点,再向前定出1点;同理,放样出3和2点;

3)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符,记录测得的距离观测值。

规定:相对误差不应超1/20xx~1/5000,在高层和工业厂房放样中精度要求更高。

2、极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A、B为已知点(自己假定其坐标),计算β、dAP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距dAP,即定出P点。

< ……此处隐藏28026个字……。但不幸的是我当天下午当我们刚吧仪器拿出来架好的时候准备开工的时候,老天给我们开了个玩笑,下雨了。于是,我们只能快速的把仪器收好,难后无奈的收工了。

第二天,我们组热情高涨,斗志昂扬。等到我们将所有仪器都搬到测控地点后,我们开始选择控制点,这次实习要测绘的地区是我们的红楼、艺术楼、三教、四教和这中间的绿化带平台再加红楼旁边的一个食堂。老师已经在地上给我们定了一个已知高程点,我们开始选择控制点,于是我们全员行动开始找控制点。我们都知道控制点的选择有要求,

(1)相邻导线点间要通视,对于钢尺量距离导线,相邻点间还要地势平坦,以便于量边长。

(2)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硬、稳定的地方,以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3)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以便于进行加密、扩展、寻找和碎步测量以及施工放样。找好点后我们就准备测量了,我们组长开始分配任务,两个负责扶尺,两个负责加仪器和观测,一个负责记录数据,剩下的他就机动,哪里缺人或者谁累了就去哪里,大家交替执行,分配好任务之后我们便开始干了起来,大家都斗志昂扬,毕竟这才是第二天啊,虽然以前也动过手,但毕竟还是缺少经验,在测量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立尺时,标尺除需要直立外,还需要选择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变德非常重要了,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还要注意点不要选太多,选多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还会因点过多而杂乱而产生较大的误差。全站仪的使用我们也都了解了,好在全站仪很多东西都直接给数据与经纬仪比起来实在是少了很多计算的东西,所以我们还是比用经纬仪的同学要幸福那么一点点。本打算用水准仪测完高程之后再用全站仪测距离和角度,可是突然的一场雨导致我们的计划完成泡汤。无奈我们只有收好仪器准备回去。

本以为第二天就可以用水准仪把高程全部测完的我们,第三天就可以把全站仪的所以数据搞定,然后第四天搞碎步,最后花一天画图,一切就都ok了。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马上组长就告诉我们,我们的数据不对,算出来的误差太大。无奈我们只有一起讨论是那个点没测好还是哪里读错了,就这么商量着第三天的上午就快过了,最后我知道我们的一个楼梯哪里可能数据有问题。拿了仪器我们就去从新测量了一下果然一起正常了,误差也到达了允许的范围,商量了一下准备下午过来测量全站仪的数据。但下午下雨了我们只有放弃测量。

第四天,一开始我们就马上搞全站仪的测量,但纠结的我们一直没有把仪器调平,或许是真的对全站仪太不熟悉了,又要激光对准又要弹珠调平还有那个水条到中心。商量下我们还是再看了一遍全站仪的使用要求。

一、全站仪定向

1、其中一点设站,架全站仪,另一点放棱镜;

2、点击数据采集,输入测站点(就是放仪器点)的坐标和仪器高,点击下一步;

3、输入定向点(就是不架仪器的一点)坐标,棱镜高输不输都行。

4、仪器瞄准棱镜,点击测量,看一下显示的坐标和输入点的坐标差别大不大, 不大的话定向完成。差别太大重复2、3步骤。

二、测图

1、确定棱镜高,根据地形调节。

2、将棱镜高输入仪器,将棱镜树在待求点,点击测量,保存坐标。

3、继续测量,点击同前。

4、测图完成后,导出数据,用cass作图,就好了。

三:注意事项

1、注意棱镜高和一起输入的棱镜高一致;

2、仪器断电需要重新定向;

3、对于看不到的点设置转站最多两站。

放样方法:

根据已知的两个坐标点给全站仪定向,然后输入要放的点的坐标, 全站仪会显示角度和距离,你转动全站仪,使显示角度接近零, 然后拿着棱镜沿镜头指向走显示的距离,用全站仪瞄镜子,点测量,看显示的角度和距离误差,不断调整。距离误差1-2mm,角度差+-(1-2)秒。

虽然我们很了解了理论但实践还是不太行,不过我们熟悉了很久才慢慢的熟悉了全站仪。调平后马上就开始测量,记录数据,因为对仪器的不熟悉我们测量速度很慢,不知不觉的就到了傍晚。终于勉强把数据完全不搞定。

再后面的几天里我们基本上全部在算数据和测量误差很多点,在全站仪测量的时候我们发生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我们一直开始没注意在选点时候选多了点,所以我们消除了一些点,但在做全站仪的测量时我们发现有一片树和藤蔓挡住了我们全站仪的测量,无奈之下我们只有再在中间加了一个中转点。可能就是在这里我们数据有问题,所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终于把这里的问题解决了,终于我们开始画图了,也开始画图了。因为上次的失误,我们这次特地把碎步测量的要求再仔细的回归一遍再一起讨论了大概的过程。

碎步测量:

(1)碎步点的选择

碎步点就是地物地貌的特征,对于地物,碎步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对于地貌来说,碎步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2)经纬仪测绘法

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步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步点的距离和碎步点的高程,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和比例尺八碎步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

操作步骤如下:

1)安置仪器。安置仪器于测站点,测定竖盘指标差,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簿。

2)定向。找准一控制点,作为零方向,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为零。

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点1点的标尺,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又读上丝和下丝读数,计算式间距;再读中丝读数,竖盘读数。

5)记录。将所测读数依次填入手簿。

6)计算。按视距测量公式方法用计算器计算出碎步点的水平距离,高差和高程。

7)展绘碎步点。

架好画板后,准备开始测量的时候老师来指导我们了。看了一下我们画的线条说我们画的太多了只要10cm一个而且我们的线不直所以我们要重新再画,不过因为线条从1cm变成了10cm的长度所以并没多久我们就把线条画完了。

正式开始测量,我们一步开始测量红楼前面的平台,先把的每个草坪的边长测好然后我们测了三教、四教、艺术楼、红楼、食堂、道路、花坛。全部测完后就等画图组的人画图,一切都完成后我们的工程测量也就结束了。

本以为5天可以完成的测量结果我们用了14天,不能说是我们对测量不认真还是我对很多突发情况的不了解导致了我们用很多时间来解决这些突发事件还有自己对仪器的不熟悉也使我们的测量进度大大减慢了,不过本次实习也让我真正体会到测绘专业是一个团队的工种!我们组有七名组员,每个人都可以完全全部操作的,无论是水准仪的调平、测量、度数还是全站仪的调平、测量、度数等任何一个队员都可以轻松而且快速的完成。同时这次实习也拓展了我们与老师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因为以前人家说测绘专业特别需要团队合作精神。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