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

时间:2024-07-10 22:39:23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1

《相约星期二》这一书名在众多推荐书目中引起了我的注意,带着些许轻松的气味。于是也没多了解便从网上购买回来了。拿到书,题目下还有一行小字: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于是便猜想应该是一个老人与一个年轻人相约每个星期二探讨人生这一话题吧。带着这样的猜想打开书页,简介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到这是怎样一个老人,带着怎样的状态怎样讲述着人生这堂课。而余秋雨先生娓娓道来的序言让我又多了层感动。人生不是用来研究的课题,而是每个人活出的精彩,无法炮制,无法重来。莫里·施瓦茨,一个社会学教授,一生奉献于教育,在与世长辞前不忘倾其所有,与自己曾经的得意门生,也就是本书作者米奇·阿尔博姆探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多个话题。学生将其整理成文,也给我们读书人上了一课。

这堂课每个星期二上,吃了早餐后就开始,课的内容是讨论生活的意义,是用老人的亲身经历来教授的。老人遭受着病痛的折磨,生活一日日无法自理,为何还要接受电台采访,还要每个星期二和学生探讨这些话题?我在书中读到这样一段文字:老人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问自己:“我就这样枯竭下去直到消亡?还是不虚度剩下的时光?”他的决定是要把死亡作为他最后的一门课程,作为他生活的主要课题。他可以让别人去研究,可以成为一本人的教科书。老人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但他的脑子却仍活跃地思维,他要证明一件事:来日无多和毫无价值不是同义词。带着一丝伤感,多了一份好奇与期待,我继续往下读,去聆听这位老人的教授。

几乎是一气呵成地读完了这本书,我的脑中充盈着两个词:爱和坦然。爱贯穿着老人的一生,他说:“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老人患病前制定了一个名叫绿屋的计划,为贫困的人们提供心理治疗。他博览群书为他的课寻找新的思想内容。他走访同事们,与毕业的学生们保持联系,给远方的朋友写信。他情愿花时间去想想口福和赏玩自然,而从不浪费在电视喜剧或周末电影上。他建立了一种人类活动的模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爱护——这一模式充实着他的生活。这更是他施爱于人的表现。而病后,他也毫不避讳地接受他人的关爱。老人对爱的理解和诠释,对生活的珍惜和和时间的利用,让我备受感染。而他对于死亡前的那份坦然,更让我汗颜。他欣然的接受生老病死,谁都必须经历这一关,那你是选择在病痛折磨中慢慢死去还是抓住最后的尾巴再精彩一回呢?老人选择了后者,他到最后一刻还要去奉献出一份力,去启发身体健康而内心迷茫的人们。莫里说:“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衰老和病痛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有幸福吗?”那么面对这个让我们无法拒绝而又害怕的时刻,我们该怎么办呢?莫里的答案就是:与生活讲和。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他认为:“死亡是一种自然,人平常总觉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罢了。那么,就在自然的怀抱里讲和吧。”他继续说到:“只是当你还健康的时候,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环顾我们周遭,青年人挥霍青春;中年人揽镜自悲;老年人追悔过往……这一切都是在浪费有限的生命而已,我们真正该做的就是用心去感受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所有美好事物,就算衰老已经在不远处等着你,就算病痛已经缠上了你,你都有权力去享受快乐和幸福,而不是诚惶诚恐地度过余生。

读完这本书,不再是看题目时的轻松了,而是觉得在轻松的同时还要加上一份沉重些的思考。轻松的是要学老人面对人生的态度,坦然的接受顺境或逆境,生老病死。沉重的是这样一位老人慢慢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沉重的是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去看待死亡,去看待人生的一次次的抉择。如何才能像老人一样活出那份豁达,也无私地去奉献一生。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2

看完这本书,我用了半个月时间,每看完一篇都让人深思,读后感也不知道如何写才好,没有多少文采,只能发表看到某段话时当下的感想。

刚开始看没有多大感触,直到第49页看到:“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我合上书,想想自己,发现这27年我很乐于享受后半句,却很少去做前半句。还记得父亲曾跟我说过:“只有你先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父亲说的和莫里教授所传达的意思一致。但是我们又能真正做到多少呢?

翻到第57页,当我看到莫里说:“如果你想让别人相信你,你首先应该感到你能信任他——即使你是在黑暗中,即使你是在向后倒去。”这句话对我的工作很受用,初次接触的合作伙伴总是充满了疑虑,总是不相信对方,其实猜疑都是多余的,在你不相信别人的同时又如何让别人相信你?

看完第79页时,是我对整本书感触最深的一处,也是我唯一反对莫里之处。他说:“如果你能接受随时死去的事实,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耽于抱负了,你为此而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事,你所做的工作也许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合上书,我想:“人类对物质的要求不是绝对的,看你处于什么样的人生境遇,当你处于将死之时,物质便已然显得微不足道,精神上的爱会成为你的第一要求,在亲人的陪伴,爱人的守护面前,金钱就如粪土。但是当你依然处于健康的状态时,物质便不可或缺,你的满足感不仅仅只来源于精神,也来源于事业上以及物质上带来的成就感,为了这份成就感这份满足感,你不得不付出时间精力,而不是像莫言教授所说的“你为此付出的时间精力就不那么重要”。当你处于一个旺盛生命力的阶段为什么要过一个濒死的生活状态。把握一个度,不要完全杜绝物质,也不要完全不在乎精神。不管在人生的哪个时刻,都不要放弃爱,爱别人也爱自己。

只想说《相约星期二》对我的生活、感情、事业都很适用,看完第97页的时候,我笑了,因为发现我和莫言教授共同的思维方式,“你一旦投入进去,就能充分的体验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伤,你认识了这份感情,现在我要超脱它。”说的真好,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处理情绪的方式,当伤心难受的时候,任由自己这个情绪的抒发,最后告诉自己这也是情绪的一种,没有人一定要天天开心。超脱它,感受它,所有的情绪、感觉都被莫里教授描述成一场游戏——好了,哥不跟你玩了,哥要离开你。很洒脱,身为人,不就是像教授所说的一样,就是来体味这世界的百态,开心、伤心、痛苦、嫉妒、憎恨。感受每一种情绪,经历每一件痛苦的开心的事情,告诉自己这是属于我这辈子独有的经历。不要被自己的负面情 ……此处隐藏3838个字……:保尔·柯察金。

与保尔·柯察金不同的是,莫里除了展现出一种生命的力量之外,他的言行也同样述说着了诸多做人与人生的道理,而这些道理足以影响和指引我们整个人生。

例如“爱情和婚姻还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怎样妥协,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你们同样会有麻烦。”

例如“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

例如“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7

人总是倾向于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在看到别人谈论深刻的或者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话题时,总会滋生出“此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想法,而这一切,也许只是自己缺乏改变的勇气,我们的教育教授给我们的并不总是正确的,只有坚强的人才敢勇敢的拒绝接受,而我无疑是个懦夫。没有自己的想法,每天的忙碌只是为了以后的车子、房子、票子,每个人都在追求的生活,从来不会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过去的两年里,日子过的浑浑噩噩,毫无意义可言。

关于世界——我的眼界是如此的狭隘,我的心是如此的小,我对他们毫不关心,即使同情也不走心,爱,这个话题过于深刻,我不知道如何去爱也不知道如何接受被爱,也许这并不是我失去了爱的能力,而是我处于爱中而不自知。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也许是该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未知的世界。

关于自怜——只有你觉得可怕时才是真正的可怕,每个感到困惑和迷茫的人都需要这份醒豁。

如何思想,如何评判,都必须自己选择,不能由任何人替你做决定。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8

莫里教授得了肌萎缩侧束硬化症。比肿瘤更残酷的绝症。

如果还有一个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做什么?这是学生在莫里教授临终前几天提的一个问题。教授想来想去,最满意的安排竟然是这样的:“早晨起床,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一次只请一两个,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教授说,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莫里最后的愿望,在我们看来是很容易实现的,我们每天过的不正这样平凡的一天吗?人在健康活着的时候,每天都在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而奢华的梦,或许是住上小别墅,开上宝马车,或许是功成名就……就在我们每天在忙于追梦的时刻,

不要去无谓地把自己搞的很痛苦。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感觉。一个人并不是除了伟大就是卑贱,绝大部分就是平凡,偶然来到这个世界,平平凡凡活着,安安静静离开。其实幸福很简单,就在平凡之中。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9

常说向死而生,更好的了解死亡,才能更好的生活。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不考虑生命的结束,如何考虑生命丰富多彩的过程。不同的文化对于死亡的态度不同,平常的生活中较少的考虑死亡,对于人生必然要面对的课题却如此缺乏深入思考,只是被动的等待命运的审判。这本书让读者思考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相约星期二》是一位智慧老人的临死箴言,他对生活始终积极乐观,即使生命只剩最后一天,他度过这一天的方式与平常一样。“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圈和茶的早晨。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有情。然后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的睡上一个好觉。”,以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中的每一天,这样的生活是会少很多遗憾吧。

书中讨论的话题涉及的范围很广,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莫里教授度过生命的最后一天仍然和平时一样,他所过的生活就是他所向往的生活,多美好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10

你遇到过这样一位好的老师吗?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依然想用自己70多年的阅历和思考,来给这个迷惘的世界教授关于人生的一点思考。莫里,一位罹患渐冻症的社会学教授,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在他的床榻边,给他的学生米奇上了人生最后一课。课堂不需要书本,但讨论的题目很多,涉及到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婚姻、原谅以及死亡。这门课讲授了十四个星期,当莫里谢世后,米奇将听课笔记整理后交付出版,题目就叫《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引起全美轰动,连续四十四周名列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

在《相约星期二》中,莫里教授用一种平和睿智的口气来讲述生命这样庞大的命题,他从不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却叫我常常被书中字句触动,不得不停下来,反思曾经那个愚蠢、自负又别扭的自己。

书中有一段讲述原谅的话题。莫里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是当他妻子生病住院后,他的朋友在明明知道这件事后却没有来看望他,于是莫里伤心地中断了这段友谊。而当他的朋友想和他和解时,他因为自负拒绝了。最后他的朋友死于癌症,而他为自己没有去原谅他感到懊悔-他再也没有机会这样做了。可是,他最终决定原谅自己“我们不仅要原谅别人,也应该原谅自己,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你不应该陷在遗憾的情绪里无法自拔”。年轻时,我们常常因为一时的意气,轻率地做出决定,等时间过去,却再也拉不下面子道歉,然后渐行渐远。可是,如果这是我们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我们还会把这些不甘、自负和失落看的这样重要吗?当这些遗憾成为自己的心结,为什么不学会原谅?无论如何,我们付出的真心不是假的,我们曾经历的欢乐也不是假的,为此,它也值得我们慨然一笑。生活也是如此,扼住命运的咽喉固然慷慨激昂,但当它成为你的负担时,不妨学会与生活讲和。

书中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关于完美的一天。米奇问莫里:“如果你有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怎么做?”莫里回答道:“让我想想……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共进午餐,然后去公园散步。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或是鸭子。剩下的时间用来跳舞,然后回家美美的睡上一觉。”噢,就是这些吗?不是和总统共进午餐,或是去享受什么奇异奢侈的生活,最普通平静的一天也是最完美的一天。我们常常在追寻社会赋予我们的价值,更大的房子、更高的地位、更多的金钱,为此我们汲汲营营一生,心里想着快快快,不然就要追不上什么了。可是我们为什么要活的这么匆忙呢?当你年老时,回过头去看自己行路匆匆的一生,发现既没有好好陪伴亲人,也没有和朋友欢度一个假期,甚至没有安静下来听过一场夜雨,难道不会遗憾吗?去踏实过好每一天,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去乐于享受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而不必急于追寻结果,也许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当你知道自己要怎么死时,也许你才能明白自己应该怎么活。跳出社会强加给你的框架,也许你就能活得更加自由。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