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目击》观后感900字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全民目击》观后感9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全民目击》是一部剧情和主题比较奇怪的电影。
林萌萌喝多了,一时气愤开车撞了与其他男人传绯闻的父亲女友,明星林丹,没想到林丹头撞到一根铁钉导致其死亡。到这里剧情很正常。
接着剧情反转,林丹对其司机多有侮辱性言词,林泰即林萌萌的父亲长期与司机妻子有染,所以司机为了报复林泰杀了其女友林丹,他把林丹的头撞向铁钉,还顺便顺了一块300万的手表。奇怪的是有一个证据是一张写了司机杀人愿望的纸,一般人会把想杀了谁写在纸上?还有推动剧情的居然是女律师的诱导性提问,大部分提问都是:你(做了什么),是不是?你(恨谁),是不是?等司机承认了再拿出证据证明司机说了真话。我理解的流程是先拿出证据,证明司机有谋杀动机,司机不承认,把更有力的证据摆出来让司机承认谋杀事实,最后犯人陈述谋杀过程。
接下来剧情反转成是林泰不满戴绿帽杀了林丹,推动剧情的又是律师的诱导性提问,控方律师问林泰对林丹是不是巴拉巴拉,林泰怎么想的都是通过律师的嘴说出来的,逻辑呢?把主观臆测说出来然后承认了就变成事实了?林泰大喊:我把她撞成肉泥,懂吗,不是用钉子扎死她。尸检证明林丹是因铁钉而死,这是在承认犯罪事实?作案手法都错了。
两场证人变真凶的`审问,律师和证人的情绪都很激动,这样的证词可信度会不会打折扣?还有,犯人不需要陈述谋杀过程的吗?什么时间,在哪里,我策划与受害者见面并按计划用某种方法杀害了她,或者临时起意如何碰面内心有什么变化具体怎么做杀害了她。如果口供没有遗漏,与证据没有矛盾,罪名成立。这是我理解的刑事案件的审判流程。
后来女律师发现证据有问题,找到一个一模一样的犯罪现场,是林泰雇人造的,并找2个背影像林丹和林萌萌的演员演了一出戏拍了视频作为证据。这个地方后来林丹的辩护律师也找到了,立刻打电话申请重审,电影在这个电话后结束了。没有介绍司机做伪证受到什么处罚,基本电影的最后半小时都在煽情了。
里面有个情节,林萌萌的老师说我不相信她会做这样的事,她的父亲说我相信不是她做的,她的同学也认为她是无罪的,在法院门口摆横幅。用直觉来判定一个人的好坏是所有法律工作者及参与舆论的民众的大忌,会严重影响人对事实真相的判断。主观臆测不能证明一个人无罪,只有客观证据才能证明。有时候我觉得靠煽情来引导舆论挺可怕的,因为人的情感是先于理性的,真相就看不见了。
在知道真相就是林萌萌过失杀人之后,我觉得认识她的人对她的偏袒简直就是讽刺。而她父亲对她的包庇把罪名从过失杀人变成了故意杀人,如果再审,是不是还要重新证明这是一个过失杀人案?
我以为我看的是一个悬疑剧,没想到是一个亲情伦理剧。电影里说,这是一个关于父爱和救赎的故事。父爱?救赎?
我以为公平在法律中是最重要的,换个角度想:比如我杀了人,但是我没有一个这样爱我又有钱的爹,所以我要被判刑;比如我被杀了,因为凶手有一个这样爱她又有钱的爹,所以可以免刑;比如我的孩子杀了人,但是因为我很穷没有能力顶罪,所以只能让我的孩子去坐牢。当我认为法律没有偏见的时候,我才会信任判决的结果,才能感觉到法律带给我安全感。
父爱不应该是以养不教,父之过为名来顶罪,父母的职责是教会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犯了错误、受到处罚、真心悔过,这是成长中的一道坎,在孩子越过这道坎时父母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并在惩罚结束后依然接纳孩子,才是救赎。我理解的救赎有几种:我伤害了别人,别人原谅了我;我伤害了别人,通过某种方式做出了补偿;我被人冤枉了,后来洗刷了冤屈。
我对这部电影,理解不了。
文档为doc格式